1937年,当时已经在延安陕甘宁边区担任教育厅长的徐特立,仍然住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。那间屋子,不仅是他办公、接待他人的地方,也是他睡觉、休息的场所。环顾他的那间屋子,一张大炕就要占去屋子的一半;剩余的地方,既要放自己的办公桌,又要放和自己合住的警卫人员的东西。然而,就是这间屋子,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,徐特立仍然安之若素,全然没有怨言。

那时,边区机关工作人员都是在大食堂吃饭。他官至厅长,又在年龄上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,完全可以向上级提出搞搞小灶,吃吃特殊饭的要求。但他没有这样做,长期养成的勤俭、甘于清贫的习惯,同广大干部战士一样,吃大伙房里做的土豆、白菜、豆芽等。有时改善伙食,也最多是加个豆腐之类的。

董纯才刚从上海去边区工作时,没有住的地方,徐特立让他住到自己的屋子里。董纯才看到教育厅长徐特立的炕上只有一床旧棉被,穿着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时,不由被徐特立身上勤俭朴素的优良品质感动了。

徐特立在和董纯才的交谈中讲:“简朴的生活能锻炼一个人坚强的意志,也能陶冶人的情操。”他还讲自己过惯了简朴的生活,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精神愉快。

董纯才听了徐特立的话语,不无感慨:多么淳朴的话语呵,唯有这样的话语,才能激励一代人,甚至今后的几代人的冲天干劲;也唯有这样的话语,才能改变一个人,甚至几代人……

新中国成立后,1949年底,组织上分给他几间屋子,他欢天喜地地让女儿把他的爱人从湖南接来团聚。由于他住的房子比较老,也不大,特别是屋子年代久了,地板都已经腐烂。于是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要求中央办公厅换一间屋子,中央办公厅的同志经过调查,发现屋子确实不行。可在征求徐特立意见时,他却认为,把屋子里那些坏了的地方修一修,腐烂的地板换一换,屋子还是可以住的。

1952年,中央考虑徐特立家屋子小,既要在家接待来访群众,又要摆放图书资料,决定为他盖几间房子。他得知消息后,说:“现在人民生活还有许多困难,我怎能为自己盖房子,花费人民的钱。还是等将来生产建设搞好了,人民富裕了再说吧!”

以后,办公厅一再解释,并根据他一贯提倡的节约精神,将费用降了一半,这才为他搭建了几间房子。建成后,他还一再讲钱花多了,那些新盖的房子窗帘布用得太好了。他还说:“当年我们在延安就没有窗帘,不是照样干革命!可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,必须